top of page
首頁: Welcome
首頁: About
新聞照片_210620_1_edited.jpg

  年來 校園的輕生事件頻傳,台灣各大專院校紛紛傳出相關案件。根據教育部統計,106年校園輕生數高達1588件,且數目持續成長中。同時,衛福部資料顯示,青少年與大專院校學生的自殺率節節攀升。

       

  

        2021年 5月 8 日台北科技大學,發生了外籍生跳樓事件,事件發生後校園籠罩了一股低氣壓,對此校方並未提出任何官方的聲明,也無進行任何公開的學生輔導活動。此事件經過了校方的證實以及諸多媒體的報導後,便淡淡消失在廣大的網路資訊中。

       

        大眾經常僅將事件焦點放在自殺當事者身上,因而忽略身旁的照顧者們。本報導將帶您深入了解自殺者遺族,以及照顧自殺傾向者的內心世界。

再生紙

帶你看數據
 

  本次問卷於2021年5月28日至2021年6月5日透過網路進行蒐集,主要為台北科技大學的學生、教師職員與校友,共蒐集138個樣本數,以下圖表為統計結果。

        此問卷著重於了解校園自殺事件的影響範圍對於全體師生的影響程度,以及探討自殺事件目擊者與照顧自殺傾向者的心理狀況。

         本團隊發現高達七成的人聽聞過周遭有親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輕生,並且有超過五成的人都有過照顧自殺傾向者的經驗,在過程中近八成的人們會被負面的情緒感染。

 

​數據結果與分析

2.png
首頁: 新聞
再生紙











七成蒐集對象都聽聞過周遭的親朋好友以及陌生人輕生

        七成的蒐集對象在聽聞親朋好友自殺的消息後,會感到消極和沮喪,從資料顯示受訪者感到消極和沮喪佔最大數有74.4%,由此可見大部分人情緒都會因身旁的輕生消息,而受到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

      根據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自殺學家和死亡學家Shneidma,自殺事件發生的影響範圍,至少會擴及六個或六個以上的人,且會對於自殺者遺族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

messageImage_1624201635297.jpeg
messageImage_1624201598739.jpeg

 

     超過五成受訪者曾有過照顧自殺傾向者的經驗。

messageImage_1624529593282.jpeg

       超過七成蒐集對象會在陪伴自殺傾向者的過程中被其影響。當陪伴者接收太多負面情緒,亦無法找到管抒發時,易成為潛在自殺傾向者

messageImage_1624201570849.jpeg

  針對負面情緒處理,有七成調查對象會將心思花在其他事情上讓自己淡忘,其餘約三成的人會尋求親友陪伴以排解情緒 。
​  以上情況可見負面情緒處理並無法即時解決亦無法迅速消化。

圖.png

       近四成的調查對象會在陪伴的過程中,漸漸地被負面情緒影響,而感到龐大的心理壓力。另有五成的人認為若對方無法透過自己的幫助得到改善,會感到沮喪及不知所措。

      當中我們發現有兩大層面可值得探討。其一,陪伴者會對此感到失望,因為其耗費的心力與時間,無法與實際結果成正比;其二他們亦會不斷承受龐大壓力,深怕萬一患者突然輕生,社會譴責與自責的情感會接踵而來。
此擔憂易導致陪伴者長期在負面情緒的吸收下,成為潛在自殺傾向者

被影響時,又是如何消化這種情緒.png

  有四成人表示腦袋會不斷重複恐怖的畫面、容易感到害怕。另有三成人會因此晚上睡不著覺、徹夜難眠及容易受到驚嚇。可見目睹自殺事件的人容易伴隨著焦慮及恐懼等情緒,影響日常生活。部分較為敏感的人甚至會因此產生激烈反應,例如:不自主嘔吐。

 

     驚恐的那瞬間: 目睹輕生案件的影響  

是否曾經陪伴過自殺者.png
4.png

        調查的問卷顯示,多數人認為學校應該給予心理諮商協助,亦有近四成人認為應依照狀況而決定。由此可見心理諮詢有助成為陪伴者尋求幫助的管道因此具有必要性。

      若學校能特別針對這些陪伴者,提供免費心理諮詢服務,可有助學生對於解決負面情緒的情況有緩衝之地。

       有六成受訪者表示在照顧自殺傾向者時並沒有尋求心理諮詢的行動。此數據反映出陪伴者往往忽略檢視自我的身心狀態。

        陪伴者亦需要透過專業的心理輔導,改善負面情緒的窘境。然而相關的觀念,目前尚未達到一定的普遍性。

首頁: 新聞
首頁: 圖片
再生紙











七成蒐集對象都聽聞過周遭的親朋好友以及陌生人輕生

 大部分人情緒都會受到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

      七成的蒐集對象在聽聞親朋好友自殺的消息後,會感到消極和沮喪,從資料顯示受訪者感到消極和沮喪佔最大數有74.4%,由此可見大部分人情緒都會因身旁的輕生消息,而受到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

      根據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自殺學家和死亡學家Shneidma,自殺事件發生的影響範圍,至少會擴及六個或六個以上的人,且會對於自殺者遺族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

3.png
3.png

 

     超過四成受訪者曾有過照顧自殺傾向者的經驗。

1.png

       超過七成蒐集對象會在陪伴自殺傾向者的過程中被其影響。當陪伴者接收太多負面情緒,且無法找到管抒發時,易成為潛在自殺傾向者

 

     陪伴者的辛酸: 無法抵抗的負能量 

1.png

  針對負面情緒處理,有多數調查對象會將心思花在其他事情上讓自己淡忘,也一部分的人會尋求親友陪伴以排解情緒 。
​  以上情況可見負面情緒處理並無法即時解決亦無法迅速消化。

 

     無法及時排解的負能量

2.png

       近四成的調查對象會在陪伴的過程中,漸漸地被負面情緒影響,而感到龐大的心理壓力。另有五成的人認為若對方無法透過自己的幫助得到改善,會感到沮喪及不知所措。

      當中我們發現有兩大層面可值得探討。其一,陪伴者會對此感到失望,因為其耗費的心力與時間,無法與實際結果成正比;其二他們亦會不斷承受龐大壓力,深怕萬一患者突然輕生,社會譴責與自責的情感會接踵而來。此擔憂易導致陪伴者長期在負面情緒的吸收下,成為潛在自殺傾向者。

 

     負能量的隱憂: 潛在自殺傾向者 

​為何會造成這樣的現象?

​發掘與觀察

首頁: 清單

社會層面

社會認為陪伴者應該要無限地包容患者

        校園經常會舉辦宣導身心健康的講座,使同學們認識相關的精神疾病以及醫療知識。演講內容多半是告訴身旁的人要如何與患者相處,例如:"如何陪伴患者? 如何和患者互動? 該說怎麼樣的話?" 

  照顧自殺傾向者是條艱辛的路途,我們也無可否認這些知識的重要性,然而社會經常寄望照顧者能夠無限地包容患者,在此同時也忽略了照顧者的自我主體性以及心理狀況。

 

「傾訴垃圾桶」的苦衷

       受到普世價值觀的影響,陪伴者往往會認為自己理應成為自殺傾向者的後盾,儘管面對自殺傾向者的負能量散播,也默默地消化。值得探討的是,並非所有照顧者都有強大的心理素質,照顧自殺傾向者的頻率以及時間也同時會影響其心理狀況的穩定度。根據本團隊的統計數據,近三成的人無法自行消化負面情緒,因此照顧者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自殺傾向者成為了另一項隱憂。

 

一、被剝奪的抒發管道

  Doka在1989年提出被剝奪的悲傷(Disenfranchised grief),且定義被剝奪的悲傷為:「人們所經歷到因失落而來的哀悼,而此哀悼令他們無法或不能公開承認、公開哀傷或得到社會的支持」當遺族想要講出心聲,卻因為不符合社會或不被接受而沒辦法述說。

        

​        根據本團隊的問卷調查,多數人會在陪伴的過程當中,受到自殺傾向者的負面情緒影響,值得探討的是,僅有四成的人會尋求心理輔導,此現象的形成恐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

二、社會對於自殺者遺族的忽視

  1990年的美國,已有超過150個遺族支持團體,但即使少數人民對於「自殺」的想法已經轉變,社會上仍然沒有提供遺族適當的幫助,以至於這些團體無法將想法推廣出去,導致大部分群眾對其存有誤解、不信任和缺乏支持。

        而國內的第一篇與自殺者遺族相關的論文研究則是近幾年才出現,且國內除了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定期舉辦的自殺者遺族團體外,就沒有像國外有其他針對遺族的常設團體或機構。

(圖說: 校園輕生事件過後,北科大校方已在案發地點裝上圍欄。)

首頁: 清單
黑匣子

校園&
同儕層面

自殺對於校園的影響力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自殺學家和死亡學家Shneidma估計自殺案件的影響範圍至少會包含六個或六個以上的人,且會對於自殺者遺族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在自殺與其對校園所帶來的影響」( Suicide and Its Impact on Campus )Heidi Levine在其論文中談到,自殺對於校園的整個影響可能會大於Shneidma的推測。

  根據我們的調查以及採訪,跟自殺者有密切接觸者受到的影響是百分百,而自殺者周遭其他的親朋好友將近九成受到影響,從我們的調查和採訪結果可證實Shneidma的學說,校園的自殺案件影響的範圍以及層面確實是相當廣闊的。

校園忽略自殺目擊者的感受

        對於校園自殺事件,校方以及社會大眾往往只把焦點放在事件本身,但事件本身常會隨著大量的網路資訊而被世人淡忘,然而對於自殺目擊者,當下的驚悚畫面卻很難從記憶中消逝,導致他們活在恐懼、不安中,常見的後遺症有身體的應激反應,例如:不自主嘔吐或反胃,或是常見的身心疾病,如:泛焦慮症。

      Heidi Levine在自殺與其對校園所帶來的影響 Suicide and Its Impact on Campus一文引用Parrish and Tunkle之論文,表示我們必須關注那些看到遺體的人們,因為相較於其他人,他們的創傷通常會更大。自殺者遺族會因恐懼、害怕以及自責等負面情緒而一輩子活在陰影之下。

 

死亡發生的形式對於自殺事件目擊者的影響

  Rando曾提出特殊死亡事件可能造成的創傷性,包含: 非預期失落,以及發現他人受傷殘及死亡,恐導致死亡目擊者產生複雜性悲傷。

​(陳淑蕙,同儕自殺者遺族的悲傷反應,頁40)

        身為北科近期跳樓事件的目擊者,小金陸陸續續出現噁心、嘔吐等應激反應,兩天後經過醫生專業的診斷,確診泛焦慮症。

​社會的潛在風險

​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恐受影響

首頁: 清單
 黑色背景

​負面世代的成本

  照顧自殺傾向者的人們有機率成為下一個陷入負面情緒的群體,若無法提升社會大眾對於校園自殺議題以及其心理狀況的重視,校園的自殺案件恐怕不只會年年上升,青少年後續的成長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


   Charles A. Corr 與David E. Balk在「死亡與喪慟:青少年輔導手冊 」 (Handbook of Adolescent Death And Bereavement)談到成人早期的大學生是墮落的哀傷者嚴重失落,傷害和痛苦情緒的文化下之受害者,他們是隱藏在富裕社會墮落的哀傷者」(引自吳紅鑾譯,2001)

對策建議

首頁: 文字
首頁: 部落格動態消息
bottom of page